自主创新锻造硬核实力 高新技术支撑大连制造业迈向国际市场
东北新闻网讯(记者郑阳)2019年12月5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先后走进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和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这三家大连制造业代表企业多年专注研发各自领域核心技术,坚持自主创新并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他们的产品不仅能部分甚至大部分取代进口,有些还凭借技术领先、高性价比优势大步迈向国际市场。
2001年4月成立的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致力于燃料电池产业化的股份制企业。该公司2006年获国家发改委授牌并承建“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同年获国家人事部授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单位。18年不懈努力,新源动力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截至2019年10月,该公司累计拥有专利482项,其中国际专利2件,涵盖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关键部件、电堆、系统各个层面。该公司是国家燃料电池技术标准制定的副主任委员单位。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破解了多个国家重点难点课题,创造了328项中国第一。其为中石化制造的35万吨造粒机组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和价格垄断,成为国内唯一、全球第四家大型挤压造粒机组生产厂家,为民族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发展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现已构建起国内高档数控产业领域完整的人才链、技术链和产业链,具备研制性价比位于全球前列的多种类多规格五轴数控机床的能力。该公司始终保持对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核心部件的高强度投入,重点聚焦国家急需的高档数控系统、五轴数控机床及关键核心功能部件。该公司目前有一支近400人的创新团队,掌握了高档数控产业的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可按用户需求快速提供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高档数控产品。公司总经理于德海说:“制造业,人才是核心、要研究怎样充分尊重人才;关键是一定要从基础做起。抓基础,制造业发展才有主动权。我们生产的高档数控机床现在占国内这一市场的85%,但仅仅替代了5%的进口产品——我们觉得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