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看辽宁——人民网首页头条点赞《学雷锋,辽宁一直在路上》
2020年,是雷锋同志诞辰80周年。3月5日,人民网首页头条刊发《学雷锋,辽宁永远在路上》。
题记: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也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向雷锋墓敬献花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在武汉协和江北医院济和院区,新冠肺炎患者龚大姐这几天就要出院了。回忆过去的这一个月,“不幸的是得上了新冠肺炎,幸运的是遇到了从抚顺来的医生和护士们。记不全他们的名字,但是会永远记得他们的防护服上都写着‘雷锋城——抚顺四院’。”龚大姐说。

患者龚大姐与主治医生姜军抚顺市第四医院供图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辽宁省首批医疗队137名医护人员整装集结,赴武汉支援新冠肺炎防治工作。至2月26日,辽宁已经派出十一批,共计2030名医护工作者驰援湖北,各类物资也是源源不断运往战“疫”一线。
来自抚顺第四人民医院的医生姜军在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从小就是在雷锋精神的教育下长大的。支援武汉,救死扶伤,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我想,这就是在学雷锋吧。”
在这场严峻的战“疫”中,雷锋精神同样又成为辽宁人的旗帜,无惧生死、不计报酬、不惜成本、不提困难……辽宁的英雄谱中,又增添了一幅医护工作者的群像。
又何止今天!回首来路,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震救灾……但凡祖国危难,辽宁人从未缺席。在雷锋的旗帜下,“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已溶于血液、与生俱来。
学雷锋,在辽宁渊源有自
辽宁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
1940年12月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的雷锋,18岁就来到辽宁鞍钢当工人,并从辽宁走向军营,最后牺牲在辽宁、安葬在辽宁。在鞍山、辽阳、营口、抚顺、沈阳等地,都留下了雷锋工作、生活的足迹。在辽宁将近四年的时间里,雷锋完成了从公务员到工人、士兵、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是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成熟、雷锋精神塑造凝结的过程。

雷锋同志入伍通知书辽宁省档案馆供图
早在1960年,辽宁省抚顺市已经开始宣传雷锋的先进事迹。1960年12月11日,《抚顺日报》用一整版刊发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和《把青春献给祖国——雷锋同志日记摘抄》。1961年,雷锋当选为抚顺市人大代表。1962年5月28日,雷锋荣获共青团抚顺市委授予的“少先队优秀辅导员称号”。
1962年,雷锋牺牲后,共青团抚顺市委于10月份下发了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文件,而后,学习活动迅速推广到辽宁省、全国。1963年3月,毛泽东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开启了一次时间久远、影响了几代人的活动。
雷锋墓就在辽宁,目前已有6000多万人来瞻仰。雷锋班、雷锋团,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雷锋式好战士。雷锋日记里,人们还能依稀辨认出他提到过的企业、学校、街道、车站。他的战友、工友、学生们还在传颂他的故事。他的照片、遗物在四个展览馆里被凝望、追忆。
这种类似血脉的渊源,让雷锋精神在这里扎根。雷锋的精神和行为,被无数追随者继续和发扬。